【话肿瘤】排毒防癌,你做对了么?
原标题:【话肿瘤】排毒防癌,你做对了么?
【话肿瘤】排毒防癌,你做对了么?
医学指导/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林丽珠教授
文/陈壮忠
“排毒防癌”
“排毒养生”
“排毒养颜”
“排毒减肥”
等等,
近几年的社会养生热潮中,老百姓常听到一种论调,就是人体万病之源、万恶之源就是体内有“毒”或“毒素”存在。人要想健康长寿,就应该经常“排毒”,并由此衍生了铺天盖地的“排毒”养生说及其衍生保健品和食品,“俘虏”了一大票粉丝。
我们不禁要问:
我们人体中真的有那么多的“毒”么?
它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不禁感叹说:
周围这么多“毒”,能“活着”真的很不容易。
我们不禁要质疑:
我们身体里真的有那么多毒素?排毒产品,排出去的真的是“毒”吗?
究竟什么是“毒”?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林丽珠教授指出:其实这个“毒”有多层意思。《说文解字》中指出“毒”:厚也。害人之艸(草),往往而生。“白话文”指出:毒,厚,对人体有害的草到处生长。古人限于认识,认为毒从植物中生,只拿对人体有害来说事,所以把毒解释为“害”。但现代人研究表明,某些天然气、化学物质也有害。
“关键是这个厚字怎么解释。”林丽珠教授说道:所谓厚,是相对于生命体来说,指味厚,有害成份浓度厚,“害处”集中。毒如果理解为“聚”,任何东西高度聚集必成“毒害”。就是过度,各种物质在人体过度摄入、过度产生、过度堆积,对人体有害,就是“毒”。这个意思浅显易懂,任何物质只有在过度摄入、产生、堆积,超出了人体的接受标准,对人体产生了毒害,滋生疾病,乃至肿瘤癌症,才能称之为“毒”。就比如“氧气”“水”,这是人体最需要的基本物质,但一旦过度了,也变成了“毒”,因此也常常听说“氧中毒”“水中毒”。这个观点和“现代医学”毒物学、毒理学、病理生理学是一致的。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毒”的存在,称之为“毒”“邪毒”“毒邪”等等,针对性提出了很多的分类标准、认识方法,可分为外源性(外来之毒)、内源性(内生之毒)两大类,具体又有风毒、热毒、寒毒、疫毒、蛊毒、湿毒、火毒、药毒及食物中毒等等;对于治疗方法,就是要“和解纠偏”、防止过度,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就连治病的药物,中医都称之为“毒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身体的偏性”,拨乱反正,使人体恢复正常;也认为“是药三分毒”,不能长期使用,“过犹不及”(过度使用对身体也是有害的)。
“癌”是各种不良因素长期“毒害”身体引起的
林丽珠教授指出,中医很早就认识到“毒”跟“肿瘤”(癌)的关系。汉代医学家华佗著《中藏经》认为肿瘤是由脏腑“蓄毒”所生,“非独营卫壅塞”所致。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提到“恶核者……风邪挟毒所成”。南宋福建名医杨士瀛的代表作在《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卷二十二发癌方论》说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
中医认为,引起癌肿的“毒”是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各种病因长期作用过度于机体,使经脉阻滞,脏腑失调,浊邪积聚,进而所产生的一种强烈致病物质,破坏身体的脏腑功能,导致身体滋生癌肿。癌毒潜伏体内日久,致机体癌变,其性顽烈,易耗散气血,易致痰饮、瘀血等,变生为有形之肿瘤,其性走窜,易循经络流注至远处脏腑、上至脑髓、内至骨骼、外至皮肤等形成流毒,亦称为“伏毒”。
现代研究证实恶性肿瘤是由于各种外源性因素(化学致癌物、电离辐射、石棉、致瘤性病毒、霉菌毒素等)长期破坏正常的身体功能(机体免疫状态、遗传素质、DNA损伤修复能力、激素水平等)所引起的,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事件长期累积形成的。
中医怎么“解毒”?
中医理论认为,要想“不被毒害”(不生病),首先就是要“治未病”,做好养生保健,避免接触各种“毒”(致病因素),防止“有害行为”过度摄入“有害物质”。但一旦生病了,要善用“毒药”来“解毒”,以偏纠偏,拨乱反正,让人体回归到正常的状态,这也是最关键的。
林丽珠教授说道,“解毒”指的就是通过一定的行为、食物或者药物,祛除体内或体表的“过度”“超标”的“毒素”。因病情不同,有内服和外治等各种不同方法。通常包括:
1.避免“饮食不洁”,避免误食或接触的毒物,或解除所致的毒害。对于存在一定的“毒”的食物,烹调的时候,通过配伍,降低有害的摄入,如蒸鱼虾蟹贝壳类食物,常配用生姜、葱、蒜、紫苏、九层塔(潮汕人称之为金不换)等来调味解毒。
2.避免“饮食不节”,避免过度的行为造成的“毒害”。中医很早认识到过度行为对人体的伤害,如暴饮暴食对肠胃的伤害,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因此讲究“七八分即可”。
3.饮食药物合理配伍,降低药物本身有害物质的堆积。这个在药物炮制学方面最为体现。按特定的炮制方法减除药物的毒性,或通过药物的配伍协调而缓和药物的毒性。
4.合理养生,避免蛇虫犬兽螫咬所致的毒害。
5.身体有“毒”了,就要“解毒”——按照《内经》所说,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如血分热毒,宜凉血解毒;阴寒凝滞成毒,常用温中散寒而祛之;气血津液不足成“虚毒”,可针对性补充解毒;痰湿化浊成毒,则要祛痰化湿、泻浊解毒。这也是中医辨证治病最基本的出发点,中医药治癌也不例外。
什么是“排毒”?
很多人认为“排毒”出自中医,是中医的治疗方法。
其实,这是误解,“排毒”是一个舶来词,最早源于日本,“排毒理论”也来自日本,后来又衍生出“排毒养颜”“排毒养生”“排毒防癌”等等。
中医大家陆渊雷1940年4月就撰文指出,“排毒”一说出自日本人且说明过度使用该方法的副作用,他以外感表证和阳明腑证为例,说明所谓排毒不过是排出体内代谢产物而已:发表解肌诸方,……日人多谓为排毒疗法,顾未有以自成其说。……承气攻下,日本亦以为排毒,今审之,乃排除一种代谢废料,出自病中之特殊代谢者。承气证既在抗病已竟时期,则知所攻下者,非毒害性物质,近人或目攻下为排除毒素疗法,与发表相等,此误也。
“排毒法其实就是中医的下法、发汗法,只是解毒法的一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林丽珠教授说,“但也有很多副作用,应中病即止、不可多用,以防损伤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