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NMN观察-关注中国抗衰老研究

NMN观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抗衰老观察 >

抗衰老观察

秋季进补贴秋膘要适度

发布时间:2021-02-18 14:26抗衰老观察 评论

  秋季,北方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是因为炎夏季节,暑湿困脾,易于出现饮食不佳,体重减轻的现象。立秋过后,天气转凉,胃口大增,于是便有了吃肉食来补养夏季消耗,增强体质的风俗。很多人家吃红烧肘子、红焖羊肉、汆白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老鸭汤、红烧鱼等,味道鲜美,人们很难抵挡其诱惑。

  过去,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食物匮乏,加上夏季农田耕作劳顿,体力消耗很大。为了弥补身体的劳损,煮肉炖鸡,做些营养比较丰富的美食,补养身体。在当时食物缺乏、脂肪和蛋白摄入不足的年代,贴秋膘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传统的“贴秋膘”以多吃些畜肉类为主

  1、牛肉补气养血

  牛肉蛋白质较多,脂肪少。牛肉蛋白质含量较猪肉高两倍多,所含必需氨基酸甚多,

  营养价值高。古人认为牛肉有补气养血作用。《韩氏医道》记载“黄牛肉,补气,与锦黄芪同功”。水牛肉性凉,黄牛肉性温,能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治脾胃虚弱,消化功能欠佳;或久病体虚,神疲乏力,气短唇白,面色萎黄,手足不温,畏寒怕冷,腰膝酸软之人。牛肉比较适合气血不足的中老年人。同时又因为牛肉的脂肪含量明显低于猪肉,100g瘦牛肉的脂肪含量为2.3%,瘦猪肉的脂肪含量为65%,对于那些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不益适合吸收太多脂肪的人士来说,要多吃牛肉少吃猪肉。但需要注意的是,有小便黄、大便干、口干舌干及咳嗽有黄痰等火旺症状的人则尽量少吃牛肉。

  2、便秘者少吃羊肉

  羊肉性温,味甘。有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功效。为冬令进补之佳肴。元代李呆谓“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但立秋后,天气渐渐干燥,人们常常出现口干唇焦、大便秘结等秋燥症状,再吃羊肉热性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

  3、脾胃虚弱者多吃鸡肉

  鸡肉蛋白质含量是猪肉的3倍,而脂肪含量仅为猪肉的1/20,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性温味甘,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之功用。立秋进补,强调先调理脾

  胃。鸡肉味鲜,气味清香,能促进食欲,主治脾胃虚弱,食少纳差,有利于多种疾病的恢复。

  贴秋膘也要荤素搭配

  其实,“贴秋膘”不仅是多吃些肉类食品,应该是荤素搭配。体质瘦弱者,就应该抓住秋凉这个好时光,适当补充肉类等动物性

  食物补益气血,滋补肺肾。而已经超重或者肥胖者,那么无论在什么季节,都要科学合理地减肥,不要再“贴秋膘”了。

  1、首先要补充蔬菜和水果

  推荐每天应摄取300~600克,人每天要从蔬菜和水果当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来维持肌体各个部位的平衡。虽然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人体中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它们却是调节身体气血运行的关键物质,一旦缺乏致脾胃升降功能紊乱,血脉凝滞,痰瘀集聚,会导致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

  2、其次要补充五谷杂粮

  每天根据运动量应摄取200~500克。人每天要通过五谷杂粮来补充人体所必须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经济,最清洁的能量来源。此时建议细粮粗做,粗粮细作。也就是面粉最好是吃全麦粉,减少精粉数量。玉米、高粱、大麦、荞麦等粗粮可以加工成细粉,或与细粮混合,增加适口性,使其更易消化。

  秋季顺应季节变化,贴秋膘,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食品也是可符合人体需求的,推荐每天摄入动物蛋白60~80克。推荐的顺序为牛奶-鱼-鸡蛋-鸡鸭肉-牛羊肉-猪肉,排在前面的动物性食品更易于人体吸收,脂肪和胆固醇含量相对也较低,更适合立秋后食用。油脂的摄入应当以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玉米油、橄榄油等植物油为主,建议每天20毫升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