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难在何处
对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减肥治疗均有较深造诣。
刘志民教授很健谈,不时爽朗大笑,采访他完全不用担心会冷场。用“阳光”来形容已从医30年的刘教授似乎并不恰当,但坐在他对面,听他满面笑容滔滔不绝,真的会感觉到阳光满屋。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
谈到糖尿病的发病以及控制情况,这位“阳光”教授的脸上布满凝重。
近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高速发展,糖尿病的发病水平总体上不断升高。以上海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糖尿病的患病率是0.86%,九十年代是3%左右,到了2005年,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到了10%,是个十分可观的数字。
相比如此高的患病率,糖尿病控制的达标率却不容乐观。在我国,糖化血红蛋白达到6.5%就算达标。虽然在目前的患病人群中,很难准确计算达标率。但过去,在我国的普查中大概有25%~28%的达标率,最多只有30%。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八十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没有达到<6.5%。
“但我对糖尿病的控制前景还是有信心的。”刘教授说。目前,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很好,比如糖尿病康复协会、疾病控制中心、媒体、医院等都做了很多工作,在各个社区开展教育工作,糖尿病的知晓率越来越高了,大家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政府也开始重视农村的医疗问题,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加大了农村的医疗投入。这些都为糖尿病及时正确的诊治铺平了道路。
治疗起来困难重重
“糖尿病为什么这么难治?为什么很多人遵照医嘱治疗,还是会有并发症?”记者抛出了困扰已久的问题。刘教授略作思考,详细解释了原因,糖尿病难治疗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几点:
发病情况复杂糖尿病本身等于一个综合征,不是一种单纯的病,发病原因很复杂,有的是胰岛素抵抗,有的是胰岛B细胞衰竭,还有的两者同时存在。而且胰岛素抵抗也不是只有一个原因。所以,每个糖尿病患者的情况不一样。从遗传基因角度讲也不是单一基因在起作用,引起糖尿病的候选基因有上百个。这样,势必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治疗起来不单纯在糖尿病被确诊的时候,出现了两个“50%”——已经有50%的病人有并发症,已经有50%的病人胰岛B细胞衰竭。因此在第一次诊断的时候,很多病人已经不是单纯的血糖问题了,已经可能有心血管、脑血管、肾、神经、视网膜等器官和系统的损伤。
治疗方案难以做到个体化正因为糖尿病发病的原因多样以及治疗起来很复杂,因此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有不同。比如同样一个治疗方案,对有些病人有效,对有些病人无效,有些病人非常敏感,会产生低血糖,有些病人的血糖却怎么也压不下来,用两三个药都不行。这就需要治疗方案的个体化,每个病人都需要有一套完全针对他自己的治疗体系,目前的医疗现状很难做到这一点。
对胰岛素误会重重病人用口服药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时,应该早期使用胰岛素,但很多病人却不肯这样做。这主要是病人的认识问题,很多人怕打胰岛素,认为一打胰岛素就说明病很重,会产生依赖性,会成瘾,往往延误了胰岛素的使用。
从2004年开始,国际上有个专家共识,血糖控制半年必须达标。也就是糖尿病看了半年,糖化血红蛋白要达到<6.5%。如果没达标就要调整治疗方案。一些原来用药物控制的病人,就要尽快使用胰岛素。
脆性糖尿病患者有一些病人属于脆性糖尿病,对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特别敏感。打胰岛素,多打一个单位,血糖就低了,少打一个单位,血糖就高了,血糖特别难控制。这样的病人就比较棘手,最好使用胰岛素泵。但弊端是花费高,一个胰岛素泵要5~7万元人民币,而且要自费不能报销。有些人可能经济上承受不了。
以上种种因素造成了糖尿病治疗上的困难。
- 上一篇:尿白蛋白检查:不能只看一次数据
- 下一篇:血糖难降 查查“捣乱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