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总结 帮你揭开循证医学的神秘“面纱”
何谓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这里所指的“证据”是指以病人为中心的科学研究依据,包括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康复和预后等多方面的研究,倡导医疗实践的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的研究结果为依据,克服传统医学的多以经验指导临床实践的不足。
如何评价其结果?
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周迎生主任认为,循证医学对于临床医生的帮助的确很大,而最终获益的是患者。循证医学实际上是解决临床实践中的一些共性、热点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涉及到病人的生存状况。循证医学是从临床实践上升到科学研究,从个体上升到群体、共性的思考方法。循证医学的证据存在不同的级别,像随机、对照、平行、双盲这样的研究,证据级别较高,对临床的帮助会很大。但不能把循证医学的结果当成“上方宝剑”,并以此去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错误的。
循证与临床的关系
循证医学结论应用于临床实践,是用一般性的结论去解决实际中的具体个体的问题。周主任总结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第一,临床医生解决问题不能脱离病人和临床经验,所以我们在运用循证医学结果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医生的临床实践经验。第二,对于循证医学的结果要认真思考,并且要详细了解有关的背景知识。循证医学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根据其设计的科学性,也是有等级之分的。特别是对低级别的证据,就要根据临床实践来认真地思考。第三,对于循证医学的结果,要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总之,医生单纯依靠经验是不行的,一定要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理论水平。所选择的人群、病例是需要符合一定前提条件的。而医生在临床上遇到的病人总是各种各样的,有条件的话,最好能检索到研究报道的全文,全面地了解循证医学的结果,这有利于医生去阅读、借鉴循证医学的结果,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个体差异需兼顾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肖新华主任特别指出,重视循证医学的普遍适应性的同时,也要强调临床上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医生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除了遵循这些普遍的规律之外,还要仔细观察每个患者的特点。也就是说,要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指导,兼顾患者的实际情况。临床的经验也很重要,虽然从科学的意义来讲,经验并不代表科学,但是在临床上,经验往往很重要。当然,经验会有错误,不能完全依赖。另外,有些循证医学是针对西方国家的患者来设计的,种族体质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引起结论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考虑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
- 上一篇:何谓“双重糖尿
- 下一篇:中药与西药联合 使用有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