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常用拔罐用法及适应症
爱养生养身馆-中医养生:
拔罐,也称为拔罐,被称为角度法。它是一种以罐为工具,用火焚烧,将罐内的0+气体排出,产生相对负压,使罐吸附在手术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主要用于痹证、急性扭伤瘀血、疮疡、丹毒、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的刺血拔罐。1.广口瓶的类型:临床上常用的广口瓶有三种:玻璃罐、竹罐和陶罐。2.拔罐方法:①拔罐:用火在罐中燃烧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上。
个别操作方法如下。(1)闪火法: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正在燃烧的酒精棉球,然后在火罐内转一圈,然后迅速抽回,迅速将火罐扣在手术部位。该方法简单、安全,不受体位限制。这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2)抛火法:纸或酒精棉球点燃后,放入罐内,然后迅速将火罐固定在操作部位。
(3)滴制方法:用95%酒精或白酒,滴1-3滴到罐内(不要滴太多酒精,以免在拔罐时出血和灼伤皮肤),沿罐内壁均匀摇动,用火点燃,然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出的地方。(4)粘棉法:将一块大小合适的酒精棉粘在罐内壁下1/3处,用火点燃酒精棉,迅速将罐扣在需要拔出的位置。(5)引火方法:将95%酒精滴或酒精棉球放在不易燃烧和传热的物体中,如瓶盖、小酒盅等。,将它们放入要拔出的零件中,用火点燃它们,并迅速扣住系统。②熬制方法:先将配制好的药物放入布袋中,扎紧袋口,放入清水中煮沸至适当浓度,然后将竹壶放入药液中煮沸约15分钟,用镊子取出竹壶,沥干壶中的药液,用冷毛巾迅速收紧壶口,立即将壶扣在可被皮肤吸附的部位。
此法结合药物,增强祛风止痛的作用,常用于风湿及某些软组织疾病。所用药物大多为祛风活血通络的中草药。3.拔罐:拔罐时,一般要保持拔罐10-15分钟。当局部皮肤有淤血时,解除拔罐。拿罐时,用左手握住罐体,用右手按压罐口处的皮肤,使空气体进入罐内,即可松开拔罐。
不要用力拉或旋转,以免损伤皮肤。如果罐很大并且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适当缩短保存罐的时间以避免起泡。4.特殊用法:临床上,根据病情的需要,有几种常用的拔罐方法:①走罐:又称推罐。也就是说,首先在手术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或润滑油,然后用上述方法拔出广口瓶,然后医生用右手握住广口瓶,将广口瓶上下或左右和病变部位前后推,直到局部皮肤充血发红。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如背部,腰部和臀部,大腿和其他部分。
②闪光罐:拉出后立即上下拉动,反复上下拉动,直至皮肤发红或充血。③刺络拔罐:手术部位消毒后,用三角针或皮针穿刺出血,然后拔罐,以增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能。5.适用范围:拔罐具有温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化瘀消肿止痛的功能。常用于痹症(如腰痛、背痛)、胃肠疾病(如胃痛、腹痛)和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刺络拔罐法适用于血瘀型急性扭伤、疮疡及丹毒、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皮肤病。
6.注意事项:(1)患者应保持舒适的体位。应根据位置选择不同尺寸和口径的杯子。注意肌肉饱满、没有毛发或骨头突起的位置,防止拔火罐脱落。②拔火罐时,火候要充足,火罐口要靠近火罐部位,操作要迅速轻放,以拉紧火罐,否则会影响疗效。③皮肤有溃疡、水肿和大血管,不宜拔罐;发高烧和抽搐的人,以及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应成杯形。
④拔罐不适用于自发性出血和伤后出血的患者。⑤使用拔火罐时,注意不要烧伤或烫伤皮肤。如果烫伤或能停留太久而皮肤起泡,不要处理小的。当水泡很大时,用消毒针释放水分。涂抹龙胆紫药液后,盖上敷料以防感染。
- 上一篇:中医养生:东北特产鹿茸
- 下一篇:中医养生:不要让疾病在夏天生根,在冬天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