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李时珍与王时珍的十年沉默
爱养生养身馆-中医文化:
2010年,《本草纲目》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充分体现了《本草纲目》的广泛影响力。德国著名汉学家温树德组织了一大批中医药专家对《本草纲目》进行了全面、准确的审校,并进行了全新的英文翻译,以促进其更好、更快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李时珍是16世纪一位伟大的医学科学家,也是植物学研究的世界领导者。郭沫若为《本草纲目》题写了两篇碑文,并高度赞扬了李时珍的贡献和《本草纲目》的成就:“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他在药理学方面的成就尤其突出。他的《本草纲目》记载了近2000种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总结和创新的特点,促进了中医药的进步,保护了人们的健康。他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科学家中的杰出人物,应该永远向他学习。
”国际知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Joseph Needham)也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该书在《本草纲目》中达到顶峰。……作为一名科学家,李时珍已经达到了任何脱离伽利略和维萨里的科学活动的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也就是说,李时珍是在一个与外界科学研究活动相对隔绝和封闭的环境中,在家中独立完成其科学研究的。他的成就必然具有中国文化、科学和时代的特征。第一次见面让我很遗憾,看到了很多关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作品。我发现有些学者很自然地在作品中写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序言中说……”事实上,任何仔细阅读过《本草纲目》的人都应该知道,序言是一位名叫王士祯的文学大师写的。
王世贞(1526~1590),字美轮美奂,江苏太仓丰州人。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刑部尚书。王士祯的文学成就极高,主张复古。他是明代文坛“后七子”的领军人物。另外六位是、、宗琛、梁友玉、徐忠行和吴。王士祯曾经统治文坛20多年,他的文学名字又长又高。
当时,许多士大夫和客家诗人不得不在门下奔走,以赢得他们的赞誉,他们的声誉和社会地位迅速上升。他著书甚勤,著有《周岩山人四书》、《周岩山人续书》、《雁山堂别集》、《冯明集》。《王士祯全集》正在编辑出版中。《明史》中有一部王士祯的传记。这表明王士祯是一位将永远载入史册的著名人物。《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毕生心血的结晶,在当时也是煞费苦心出版的。他去了黄州和武昌,最后来到南京,当时的国家出版中心。
然而,书商只对流行的歌剧和小说剧本感兴趣,因为它们在公众中很受欢迎,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只要他们卖得好,他们就能迅速收回成本并获利。但是出版医学学术专著,如《本草纲目》,除非一些著名作者推荐,否则前景渺茫。在这种情况下,万历八年,李时珍顺流而下,来到太仓,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的文学领袖王时珍。与李时珍交谈后,王时珍答应作序。然而,这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已经拖了十年。第一次见面十年后,王世贞实现了他的诺言,为李世贞的《本草纲目》写了一篇序言。
万历十八年,王时珍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作序。从此,王士祯的名字就与李士祯的《本草纲目》联系紧密。只要人们一提到《本草纲目》,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那篇精彩的序言和伟大的文学家王士祯。由于王士祯的序言推荐,南京书商胡呈龙答应刻《本草纲目》,并于1593年完成刻本。然而,此时的李时珍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无法亲眼看到《本草纲目》的出版。应该说,李时珍带着无尽的遗憾走了。当然,生活充满了许多无奈。
1596年,《本草纲目》金陵版正式出版。这样,南京成为金陵版《本草纲目》的发源地,也是《本草纲目》走向全国、影响世界的起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李时珍和江苏有着深厚的爱情和许多有趣的故事。王士祯十年前写的《本草纲目》序言的故事引人入胜,主要有三个原因。时机不对。李时珍拜访王时珍的时候,恰逢王时珍的天师檀阳子升天。
王世贞忙于为他的老师安排葬礼,所以他没有心情招待别人。对此,王世贞自己作了解释:“周琦的李先生看到了他拜访的那个晚上,也就是那位仙人站起来的时候。找出学校的本草药方,问一问叙利亚,然后把它交给剧院。李叟和直直的塘树下,便见神仙真的横了龙。但绿色胶囊肘后的那本书似乎是在为玄言先生作序。华阳真的想长生不老,十年后错误地记下了草药。但是,如果是仙郎写的,号角的号角在空中伸展了九天呢?”这首诗的主旨是:李先生就像我家乡太仓路上的一棵歪脖子老柳。
他很幸运地看到我的仙女老师谭阳子升天成了仙女。当我们在下面相遇时,他从绿色的布袋里拿出了《本草纲目》。他此刻的目的似乎是要我写一篇像皇甫谧的作品一样精彩的序言。难道他不知道,当年在杨桦真正清雅的陶弘景,因为痴迷神农氏本草经,耽误了十年,很快就能成仙了。我认为最好把写书的文书工作交给后代,这样他们就可以长生不老,和我不朽的老师一起升入天堂。诗有点幽默,虽然没有恶意,但也不是赞美。对李时珍来说,他带着希望而来,却带着无限的失望而去。
这次太仓之行并没有实现“求一句话以保持不朽”的愿望。因此,它未能实现书商雕刻和出版的目标。个性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李时珍和王时珍的相处和谈话,必然会涉及道家、道家和道家的话题。王世贞对此非常推崇。他是一个虔诚的道士。然而,李时珍一直坚持科学的立场,不太重视从岩石中取药,升天成仙。
李时珍曾经说过:“炼金术士是不值得信任的。草药怎么能放肆?”这是一种不同方式的明确态度,而不是相互勾结。十年后,在回忆这次采访的场景时,王世贞只是用了“津津有味地谈论”这样一个轻描淡写的说法,而没有用分享相同目标、快乐相见的难忘经历。这里没有强烈的情感表达,也没有真正的情感表达。这也驳斥了王世贞对李时珍访华敷衍了事的说法,李时珍访华只是一个一般的仪式。整整10年来,李时珍和王时珍从未有过任何积极的交流和互动。
在“冷战”的10年里,美好的时光刚刚过去,转瞬即逝。今天人们很难完全理解其原因。也许只有深入他们的内心,抓住他们血管的搏动,他们才能真正理解真相。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的性格完全不同。从李时珍的立场来看,他有古代知识分子的傲骨,不肯轻易低头。既然我已经真诚地请求了,我就不会跪拜和低声下气地呼喊了。
它只是一个人膝盖上的所谓黄金。从王世贞的立场出发,李世贞来问他。他太忙了,没时间处理这件事,也没心情去做。然而,李时珍并没有主动表现出任何诚意,所以他不得不等待对方再次发出信号。应该来的人就会来。王世贞心里对此深信不疑。当李时珍又老又病的时候,当我想起我未实现的愿望时,仍然是《本草纲目》让我担心。
- 上一篇:中医文化:山茶花-松柏骨,桃李外观
- 下一篇:中医文化:嫦娥四号“微气圈”中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