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中华医学会肝胆疾病分会35年发展历程
爱养生养身馆-中医文化: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的成立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分会的肝胆病学组,再到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和现在的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至今已35个春秋。分会组织、团结全国中医肝胆病学者,以中医肝胆病为学术交流平台,以共同的中医肝胆病事业发展为追求,以多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学术顾问为核心,持之以恒开展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1984年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肝胆病学组成立并召开第一届全国中医肝病大会。1990年成立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4月在北京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委员158人,常委38人,主(副)任委员11人,专家顾问10人。2016年成立青年委员会,委员45名,副主委4名。
肝胆病分会成立5年来,在学术交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标准化建设、精准扶贫、科普工作等方面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引领发展,取得可喜成绩。201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年度总结大会上,肝胆病分会被评为精准扶贫先进分会、李秀惠主委被评为届满分会优秀主任委员。坚持学术引领,规范临床诊疗制订标准,规范诊疗中医药治疗各种肝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确切的疗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与时俱进,发挥学术团体的优势,组织全国中医肝病研究工作者共同攻关,于1991年制订颁布了《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病毒性肝炎中医疗效判定标准》《肝硬化腹水中医疗效判定标准》《乙肝系列中成药用药指南》等并在全国推行实施。其中,《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列入国家中医内科教材,成为肝病科研中引用最多的指南。分会还完成了中医病名标准化方案肝病部分病名标准化方案的制订,为中医药治疗肝病的规范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2015年以来,肝胆病分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李秀惠主委带领下,组织制订并颁布指南10部(其中分会牵头3部,委员牵头7部;修订指南6部,新制订指南4部);分会牵头制订并发布8个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组织制订4个中成药专家共识。在李秀惠主委带领下,肝胆病分会每年完成一项指南制订,对推动临床规范诊疗、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快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T/CACM 004-2017),是肝胆病分会全面修订了199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于制订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经过20余年的临床实践,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在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医、教、研、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17年版吸取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等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增加了重型肝炎(肝衰竭)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辨证标准等内容。《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T/CACM 005-2016)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联合中成药分会制订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指南,对于明确患者肝损伤与中草药之间的相关性,科学研判国内外中草药相关肝损伤,提高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科学诊断和治疗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T/CACM 005-2018)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学会委员王宪波、高月求、池晓玲、刘汶、赵文霞、孙建光还牵头新制订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指南3部、修订指南4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肝性脑病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酒精性肝病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肝纤维化中医诊疗指南》《肝肾综合征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药物性肝损害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国内肝病专家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中医证型、辨证治疗、疗效评定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多次进行修订,先后制订《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19版)》(待见刊)。还有叶永安教授团队在科技部“十五”攻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研究基础上,首次通过规范的研究方法,证实了慢性乙型肝炎的核心病机为“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复合证,主持撰写并发布行业标准(诊断标准)2项(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中医证素诊断标准),已依托全国学会平台全国范围内推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颁布,标准编号:SCM C004-2014、SCM C003-2014)。2017年肝胆病分会牵头制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临床路径8项(公布中会学术发 (2018)209)。8项临床路径是分别由委员李秀惠、常占杰、赵文霞、张国梁、徐春军、尹耀燕 、过建春、刘华宝牵头完成。它们是《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临床路径》《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诊疗方案》;《黄疸(戊型病毒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黄疸(戊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诊疗方案;黄疸(淤胆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黄疸(淤胆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鼓胀(乙肝肝硬化 腹水)中医临床路径》《鼓胀(乙肝肝硬化 腹水)中医诊疗方案》;《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医临床路径》《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中医临床路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鼓胀(酒精性肝硬化 腹水)中医临床路径》《鼓胀(酒精性肝硬化 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肝胆病分会委员还牵头组织制订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起的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分会在此项工作中的特色与亮点主要有:1.重规范。分会在中华中医药学会领导下,高度重视临床指南、临床路径和临床共识的制订工作,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分会专家资源优势,做好组织落实、人员培训和技术保障,确保工作质量。李秀惠主委在全国和地方学术会议多次讲解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共识有关文献,在总会组织的相关培训会、座谈会上交流管理经验和体会。在制订指南、共识中,严格按照学会指定的十步法,与药学专家、方法学专家紧密合作,制订出有中医特色有循证依据的指南。2.重宣贯。
分会组织各大城市系列指南解读和宣贯会;分会将指南及指南解读幻灯片先培训并发送给分会224名委员和青年委员,委员们在本科室、医院、区域或省市学术会议上进行指南解读;分会积极征询临床应用中发现的问题,重视收集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为再修订指南做好证据准备。研制新药,造福患者分会委员单位以中医经典理论结合现代医学体系诊治肝病的特色,以辨证论治为指导,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发挥中医学多靶点、多途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探索出一系列抗病毒、保肝、退黄、抗纤维化的有效方药,最大程度提高各类肝病的诊治疗效。钱英主委带领肝病学组自1984年起坚持专家集团与企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学会学术和人才优势,帮助企业,调动企业生产优势,走共同开发研制国家级新药的道路,组织全国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单位历经六个寒暑,终于开发研制成功三个乙肝系列中成药(乙肝清热解毒冲剂、乙肝益气解郁冲剂、乙肝养阴活血冲剂),取得国家级新药证书,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坚持资源共享,科研硕果累累集中优势资源全力科研攻关是分会坚持的理念。分会委员单位先后参加了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攻关课题,为中医肝病的医教研奉献了才智。自“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设立传染病防控重大专项以来,肝胆病分会承担了中医药诊治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和诊疗方案的主要研究重任,牵头十二五、十三五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病毒性肝炎项目9项,研究内容包括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方案、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治疗方案、HBV携带者中医治疗方案、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和原发性肝癌中医药治疗方案等。
- 上一篇:中医文化:葛在古代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 下一篇:中医文化:美味的黄花和良药黄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