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海外中医帮助抗日战争
爱养生养身馆-中医文化:
近代以来,随着华侨移居海外,在华侨聚居的地区行医和卖药,中医逐渐形成了相当规模。1931年中央图书馆成立后,海外中医界以祖国为重,积极申请设立分馆,其中一个在美国(中国),一个在菲律宾,一个在北婆罗洲,一个在泰国,一个在荷兰巴塔维亚。抗日战争期间,他们没有中断与中国的联系,并想尽一切办法支持这场战争。在1939年全国医学节之际,中央政府宜光发起了一项活动,以“鼓励中医药部门尽一切努力贡献一天的收入”,这项活动得到了海外中医的支持。美国的分行分两次转账18000元和1100元。美国分行还受托从美国永安堂转账1万元,林医生转账1000元,刘医生转账200元...虽然一天的诊断或药品销售收入不多,但爱国主义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资金由中央政府一光购买,并送往有关部门转移到前线。在印度尼西亚的泗水,当地的中医团体于1937年在荷兰成立了中央政府的泗水分会,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泗水中医协会。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协会立即成立了一个“临时救济药品收集委员会”,并呼吁“所有外国人,不管他们是否是华侨,都要给予同情,尽最大努力帮助未被告知的伤员和受害者”(收集救济药品协会宣言)。该行会组织了募捐小组,在各地进行宣传,并在夜市等地进行募捐。筹集大量慈善资金。该协会还认为“战场上急需好的药品,有疗效的便携式载体是合适的”。会长林廷槐来自福建漳州。
他认为,福建的传统医学,皮恩泽黄,是“唯一能真正止痛和消除毒性的特效药”。他捐赠配方奶粉,购买原材料,并亲自指导生产1500包片仔癀和其他药物,这些药物通过香港转运到中国中部的宜光,以支持前线。海外华人医药行业也在积极购买反日政府债券。以香港中医药联合会商会为例,该协会总结道:“当中国抗日军队在战争期间繁荣昌盛时...该协会对购买政府债券以帮助军事物资做出反应,收集90%的累积资金,每100元加10美分购买商品。南北银行集资购买政府债券,并在潘喜英俱乐部出售了该协会最初购买的债券,收入超过1万元。这些年来,购买的政府债券总额超过78,000英镑。
”(冯等《沧桑话协》)在海外中医界的捐赠中,最著名的是“万金油之王”的捐赠。胡文虎来自一个中医世家。他最初是来自缅甸的华侨,后来去了新加坡。他将传统中药配方与现代制药技术相结合,开发出万金油,并广泛销售。他的企业永安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国集团企业。抗日战争爆发时,胡文虎是国民政府救国债券征集委员会常务委员之一。
他多次认购债券,并多次捐款帮助建立残疾士兵疗养院和阵亡士兵孤儿之家。根据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的统计,胡文虎被公认为整个抗日救亡工作中最大的华侨捐助者。后来,他被国民政府财政部授予一等金质奖章,被军事和政治事务部授予一等军功奖章。由于中国缺少西医,国民政府曾号召海外学医的中国人回来工作。许多地区的华侨组织华侨救援队回来工作,大多由西医组成。暹罗(今泰国)华侨救援队分为西医组和中医救援队,发扬了中医救援的特点。
香港中华医学会也组织了一支全国医疗救援队,将洪守仁、徐垚等50多名成员送回广东服务。所有的设备都是经过编译和培训的,所有新的治疗方法和使用的药物都是中药和传统中药。资金和药物来自社会成员和主要制药公司的毒贩的捐赠。救援队”在广东服务了一年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它在日本飞机的疯狂轰炸下工作,没有避开危险。它日夜工作,士气高昂”(谢永光的《香港抗日风云记》),直到广州失陷后才撤回香港。香港中医药也响应中央政府宜光的号召,积极提供处方。
伤科著名医生梁永恒说:“抗日战争开始以来,中国的海上通道被封锁,外国药品无法供应。结果,前线士兵受伤时会死去。当时,一些人提出使用中药。起初,这位重要官员不敢相信,后来某个有权有势的人答应他可以尝试云南白药和其他处方药。试验一旦进行,就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直到那时,政府才意识到许多民间药物是可以买到的。
因此,它通知全国各省的国家医疗分支机构收集民间处方药和紧急用药。(梁永恒《四十年疗伤经验》)石梁为此专门编写了《中医外科学手册》,并通过广东省国家医药管理局提交。抗日战争初期,石梁向全国捐赠了“效果神奇”的创口药。后来,这个国家发了许多信要求得到它。不幸的是,他的个人能力有限,无法大量供应。一些华侨医生在战争期间回国,做出了更多的贡献。
例如,梁晋生,一个来自越南的华侨,在1938年去了延安。他精通中医,知道延安缺医少药。因此,他提议在当地材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制药厂。经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他创办了“光华”制药厂。作为厂长,梁晋生“专门为工厂职工举办了为期45天的技术培训班,讲授医疗技术、卫生知识、抢包包扎、中草药的收集、加工和研究”留守兵团政治部魏患肺结核,休养半年未愈。梁主任治疗并服用11种中草药进行康复(《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
1942年,还出席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在会上作了讲话,提出“中医不可忽视,中西医结合”,受到主席的表扬。李一生,一个华侨,出生在一个中医家庭。他于1918年去泰国行医,并担任暹罗中医协会副主席。1932年淞沪抗战期间,他自制了“保险粉”和“止血粉”,通过上海中医总医院送到十九路军司令员蔡廷锴处支援前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一生积极组织华侨支援国家,1942年被驱逐出泰国。于是,他带着家人来到广西,受蔡廷锴、李、之邀,到桂林行医,救治抗日官兵和后方群众。李·和蔡廷锴为他颁发了“国家医生李义生”和“拯救世界的好医生”的条幅。
1940年,日本军队加强了对东南亚的侵略,目标是缅甸、马来亚、新加坡和其他国家。然而,英国对日本采取了绥靖政策,甚至在日本的威胁下关闭了震缅公路,影响了中国后方的供应。然而,当时英国遭受了印度的不合作运动,并打算让中国做这项工作。正是在那一年,蒋介石同意派考试主任戴访问印度和缅甸。事实上,他也为蒋介石1942年访问印度做了准备。戴接到的命令后,就没有再作此行。英国一再催促他。
后来,他同意戴的要求,重新开通了震缅公路。戴便离开了。他第一次从重庆飞到缅甸的仰光,却突然生病,几乎无法前进。这时,在一位海外中医的帮助下,“张先生从重庆来到仰光时,南方非常潮湿,所以就发病了,疼痛难言。在接受了海外中医林先生的治疗,一剂苦,三剂病后,他必须穿越西天,身心健康,从而坚信中医是有效的。”《戴笠先生年谱·冀涛先生传》泰山诗人、缅甸华侨黄曾有一首赞美林大夫的诗:“医德诗含混不清,诗中吟咏着美索给林逋。在国内外搜索和咨询了20年后,我一岁的时候就感到极度寒冷。
- 上一篇:中医文化:枣仁袁志汤的起源
- 下一篇:饮食养生:家常土豆饼(零失败)的做法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