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古代药师的“中药仿单”
爱养生养身馆-中医文化:
中药仿制药是附在单味中药或中成药包装上的药品说明书。主要介绍其名称、性质、味道、功能、适用范围、禁忌、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宣传药品名称、地址、经营范围等。药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扩大业务、吸引顾客和服务大众,人们经常看到药店在门前张贴广告、挂葫芦和画鱼符。橱窗里摆放着各种名贵药材,如藏红花、冬虫夏草、海马、牛黄、珍珠、鹿茸、灵芝等。
为了赢得顾客的认可和使用,使用了各种单味中药饮片和药丸、散剂、软膏剂、丸剂等中成药的仿单,介绍各种药物的疗效和使用方法。在配方中,仿制药被包装在相应的饮片或中成药上,以便于药品购买者识别和服用。中药仿单有各种形状和颜色。浙江省的钱永兴同志曾经写了一篇文章介绍:“医学仿单大多是方的。从版本的侧栏来看,常见的模仿列表包括无边栏、单边栏、军民侧栏和花边栏。图案很简单,由墨水、蓝色、绿色印刷或加墨邮票组成。其余的只是醒目的商业用语,如大型药店的门牌号码和地址、药品的固定价格、道地药材、老幼无欺等。
”在复制清单的内容中,没有超过药品的名称、性味、功能、适应症、用法、禁忌等。丸剂、散剂、软膏剂、丸剂等中成药标明中成药名称、处方来源、药物主要成分、功效、适应症范围、服用方法、禁忌、注意事项等。中药仿制药的应用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流传。1964年,当新疆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吐鲁番的地下挖掘时,同时出土了一块石碑和一颗药丸。真正的对象是一张只有三行字的纸,上面写着“萎蔫药丸,每空腹部15粒,饭后20粒”。嘴巴被禁止遵守法律。”数字是用钢笔写的。
这篇文章有药物的名称,服用方法和禁忌。它附在药丸上,具有中药拷贝的性质和雏形。中医医史文献专家马纪兴证实,该文物应出土于公元8-9世纪,即中晚唐,是一种具有中药仿制品性质的出土文物。马纪兴还说,他在1984年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黑城出土中国文献目录》一书中看到,俄罗斯中亚考察队在中国黑水城以北的一座西夏古塔中发现了大量的中国和西夏文献,塔号为“tk137”,用木板雕刻而成。底纸是正方形的,宽12厘米,高17厘米,两边都印有圆柱形框架,顶部有一个独立的水平框架。横架的黑色背景上刻有六个汉字“辰龙社宝明丹”和白字。
在水平框架下面是12行170字垂直排列。内容包括适用范围、服用方法、成人和儿童服用剂量等。俄罗斯著名汉学家门列夫认为,这里所描述的药物、作用和方法,与谢瑗《中国医学词典》中的“龙麝集圣代”有些相似。据考证,这种残纸是13世纪的一种商品药物仿制品。这些出土文物与各地收集的中药仿单相互印证,足以证明我国的中药仿单从唐宋时期一直使用到清末民初。与此同时,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中药仿制药也随着中药文化传入东南亚国家。
目前,日本、新加坡等地仍在广泛使用,其复制形式和内容与中国基本相似。虽然中药仿单是一个小地方,它是古代医药商的经营之道,但它也对推动中医药研究和普及中医药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