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冬日养生小技巧,敛阳、保暖、进补不能少
原标题:【社区健康】冬日养生小技巧,敛阳、保暖、进补不能少
敛阳
冬日敛阳有技巧
二十四节气中,四季的开始被称为“立”,立冬也往往被认为是冬季的开始。此时,气机变化明显,很多人容易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发病或病情加重。自立冬开始,天气之间阳气由收变敛,由降变藏。人感天地气机变化,机体阳气亦渐敛藏于肾水之中,故冬日养生当重视阳气的敛藏。
要
晚
起
《黄帝内经》中指出,冬日养生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要
早
睡
立冬后不重视藏精,就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如汗多、面红如妆、发热等,再如头晕、痘痘、口腔溃疡、鼻衄、耳鸣、咽痛等。中医叫做“阳气不收”和“相火外浮”,俗称“上火”。熬夜最伤精气,如果不加以控制,来年阳气无力生发,再碰上春瘟时疫,则十分容易中招。
要
加
衣
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容易引起感冒,还会耗阳气。因为,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动用自身的阳气来抵抗寒冷,天长日久,阳气就会被消耗得越来越多。但衣着也不宜过多过厚,特别是在北方供暖开始之后,室温过高会导致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更易于侵入。所以,入冬后大家要适当添衣,以温暖不出汗为最佳。
补
阳
气
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失去阳光,万物就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因此,立冬之后大家要着重养阳。平日里,晒晒后背就有很好的养阳功效。因为,人体抵御寒邪的第一道防线就是位于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北方的火炕、南方对着火塘烤后背、在阳光房晒后背,都是温煦膀胱经的好方法,直到全身发热,打出几个喷嚏来,就能达到驱寒的目的。
别
乱
吃
冬天是进补的季节,饮食的大原则就是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可以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对于肉类,北方地区可选择一些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等;长江以南地区则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主,如鸡、鸭、鱼类。此外,立冬果蔬首推白菜及白萝卜,这是因为,白色入肺经,中医认为肺乃“娇脏”,是外邪首先侵袭的脏腑,所以立冬以后需要特别呵护。
保暖
立冬六暖不生病
立冬节气,人们很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同时也是颈腰椎疾病、慢性胃炎等疾病复发的高峰期,这些都与保暖脱不开干系!
暖
脚
人体许多经络的路线都起源于脚,尤其是脚踝以下部分,每日热水泡脚20分钟可以有效疏通足部筋脉。
暖
颈
很多人一换季就会咳嗽,嗓子发炎,其实主要根结在脖子。脖子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感冒,向上则会影响脑部供血。所以,立冬后,大家最好带上围巾。
暖
膝
由于关节周围的末梢神经对温度和气压变化特别敏感,受凉以后,会导致血液循环变差,而出现膝关节不适。
暖
肩
秋冬缩在温暖的被窝里,但是只要露着肩膀,就会觉得很冷,如果不理会它的话,第二天起来肩膀立马就会变得又疼又酸,这其实就是肩膀受凉受寒引起的。
暖
腹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立冬后,无论室内温度多高,晚上睡觉也要盖好被子,不要露出腹部。
进补
立冬吃点啥?
冬季天气主寒,寒性凝滞会使血液循环不畅,同时寒邪易伤阳气,人体没有阳气温煦,气血循环不足,就容易出现胸闷、胸痛、头晕、心梗、中风等不适。
因此,立冬药膳首推可以养血活血的——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一斤、当归一两、生姜二两
做法:
羊肉洗净、切块,用开水焯过,沥干水;当归、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净,生姜切片。
将生姜下锅内略炒片刻,再倒入羊肉炒至血水干,铲起,与当归同放砂煲内,加开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3小时,调味供用。
此汤特别适宜气血亏虚、大病久病及产后的女性食用,对改善痛经、月经不调也有显著效果。
煮羊肉汤时要放点胡椒粉,可以把羊肉的热性引导到人体的下焦,这样不容易上火。
- 上一篇: 冬天养生正当时,不妨多吃3种食物,美容养生,有益健康!
- 下一篇: 立冬后宜延长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