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引起轴突变性,导致NMN积聚
近年来,抗癌研究报道频繁,但最常用的方法是化疗。本文对化疗严重副作用和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进行了解读虽然化疗引起“神经损伤”的机制仍不完善,但我们已经知道NMN蓄积引起的NAD耗竭是否是结果,NMNAT功能的损害至少是化疗产生这种副作用的原因之一。癌症的病因从未被发现。目前呼声最大的是年龄:总的来说,癌症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不可否认,我们正处于抗癌的黄金时代。免疫治疗报道频繁,被称为又一次抗癌革命,但化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化疗是指用细胞毒性化学物质杀死癌细胞。这种方法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80年前的方法依然是主流,反映了上个世纪攻克癌症的道路有多崎岖。化疗意味着两个字:痛。化疗对于破坏快速增殖的细胞没有区别。除了癌细胞,头皮和肠道中的干细胞非常活跃,因此也受到化疗的严重损伤。患者有脱发,腹泻、恶心,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幸运的是,这些副作用大多是可逆的化疗副作用,随着疗程的结束,好的细胞会逐渐改善和愈合。化疗诱发周围神经(PNS)损伤的概率较高,是人们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难题。这种神经损伤被称为CIPN(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进行性、不可逆。从轴突变性开始,患者常有异常感觉(麻木、刺痛)。随着治疗过程的继续,药物毒性累积,可能会发展为行动不便或残疾。诱发CIPN的常见化疗药物包括铂类抗肿瘤药物(尤其是奥沙利铂和顺铂)、长春花生物碱(尤其是长春新碱和长春碱)、埃坡霉素(伊沙匹隆)、紫杉烷(紫杉醇和多西他赛)、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和免疫调节药物(沙利度胺)。其中,奥沙利铂诱发CIPN的概率高达90%。许多患者因为无法忍受CIPN而不得不减少化疗剂量,其中一些患者被迫停止疗程。权衡严重的CPIN效应和抗癌效应一直是肿瘤治疗的头痛问题。过去多数患者用维生素B、 GSH(还原型谷胱甘肽)、钙镁合剂应对CIPN,但没有效果。
2018年的ASCO会议为CIPN治疗带来了新的活力。Monosalivarin GM1(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在三期临床实践中已被证明能有效预防奥沙利铂CIPN。但是,在CIPN已经出现,奥沙利铂无法停药的情况下,其疗效仍在进一步研究中。CIPN的难点在于权衡治疗强度和疼痛,在于理解发病机制和关键分子。NAD代谢过程在几年前被证实与CIPN有关,这可能为未来临床CNPI的广泛防治带来曙光。03NMNAT是NAD挽救合成途径中的一种酶,可催化烟酰胺单核苷酸(NMN)转化为NAD。该酶在哺乳动物中有三个同源物,即NMNAT1、 NMNAT2、 NMNAT3,其中NMNAT2在脑中广泛表达,在细胞质中常见。NMNAT1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NMNAT3主要在细胞质、的线粒体中表达。NMNAT不仅在NAD、合成的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被发现是压力、损伤诱导的,在损伤后维持神经存活功能方面具有突出的效用。许多动物模型实验证明,敲除NMNAT会损伤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NMNAT的过表达有助于保护某些疾病模型小鼠的神经系统。目前,NMNAT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保护物质。